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
例假推迟,即月经周期延长,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,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:
生理因素
• 怀孕:对于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,怀孕是例假推迟的常见原因之一。怀孕后,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,子宫内膜不再脱落,从而导致月经停止。可通过早孕试纸、血或尿hCG检测以及超声检查来确认是否怀孕。
• 青春期:青春期女性的下丘脑 - 垂体 - 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,激素分泌不稳定,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,包括例假推迟的情况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逐渐发育成熟,月经周期会逐渐变得规律。
• 围绝经期:女性在40岁以后,卵巢功能逐渐衰退,激素水平波动较大,月经周期可能会出现紊乱,表现为例假推迟、月经量减少等,最终会进入绝经状态。
疾病因素
• 内分泌失调
? 多囊卵巢综合征: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,主要表现为雄激素水平升高、持续无排卵和卵巢多囊样改变。患者常伴有月经稀发或闭经、多毛、肥胖、不孕等症状。
? 高泌乳素血症:体内泌乳素水平升高会抑制下丘脑 - 垂体 - 卵巢轴的功能,导致卵巢排卵异常,从而引起月经推迟、月经量少甚至闭经。垂体肿瘤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。
? 甲状腺功能减退: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系统,导致月经周期延长、月经量增多等月经紊乱症状。
• 妇科疾病
? 子宫内膜损伤:多次人工流产、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会损伤子宫内膜,导致子宫内膜变薄,从而引起例假推迟、月经量减少。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宫腔粘连,导致闭经。
? 卵巢早衰:卵巢功能在40岁之前提前衰退,会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,出现月经推迟、闭经、潮热、盗汗、失眠等症状,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和身体健康。
• 慢性疾病:一些慢性疾病,如严重贫血、肺结核、肿瘤等,会影响身体的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,导致内分泌失调,从而引起月经推迟。
生活方式因素
• 精神压力: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、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,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,导致激素分泌紊乱,从而引起月经推迟。
• 过度节食: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,影响激素的合成和分泌,特别是雌激素的合成会受到影响,从而导致月经推迟、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。
• 运动过度:长期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或运动过度,会使身体的脂肪含量过低,影响雌激素的合成,导致月经周期紊乱。
• 环境变化:突然改变生活环境,如出差、搬家等,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物钟和内分泌系统,导致月经推迟。
药物因素
• 避孕药:长期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或紧急避孕药,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,导致月经周期改变,出现例假推迟的情况。
• 其他药物:某些药物,如抗精神病药物、抗抑郁药物、胃动力药等,也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,导致月经推迟。
例假推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比如怀孕、内分泌失调、精神压力大、过度节食、服用某些药物等。首先,近期是否有过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性行为,这可能导致怀孕从而使例假推迟。